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庭仅用48小时就成功查封某企业67套房产及银行账户,为184万元民间借贷纠纷筑牢财产保障。
千万债务背后的执行竞速
“这184万要是追不回来,全家下半辈子就完了!”
6月5日,申请人余某某攥着借条的手直发抖,他向法院提起诉讼时,被告新疆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名下67套房产分布在3个区县,若不及时控制,资产可能被恶意处置,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
收到保全申请书及相关裁定后,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对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系统核查。当日完成法律文书制作与审批流程,同步启动线上查控与线下协查。

6月6日清晨,执行干警兵分多路,一组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申请人银行账户实施冻结,另一组携带法律文书赶赴不动产登记中心,协调加急办理67套房产的查封登记。
得益于各部门协同配合,当日18时前即完成全部保全措施,从接收申请到执行完毕全程仅48小时。
“我们严格按照‘受理-核查-实施’三环节提速机制,每个节点都精确到小时。”执行庭负责人介绍,此类涉企保全案件的快速响应,迅速保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怕晚一步资产就没了。”参与行动的干警展示着手机里的查控记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时间节点显示:从接收申请到完成全部保全措施,全程仅48小时。
从资产冻结到纠纷降温
“法院这么快就把房产封了,我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得知保全成功的消息,余某某长舒一口气。更令人意外的是,被申请人企业主动联系法院请求调解:“没想到保全效率这么高,我们愿意协商还款方案。”
此次保全行动直接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不仅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更为申请人节省相关诉讼成本。执行庭法官坦言:“强硬的保全措施不是目的,而是倒逼债务人主动履约的手段。”

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将财产保全工作作为破解执行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流程。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高效完成财产保全案件75件,为案件审理和执行筑牢了财产保障,大幅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执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