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二维码,扫一扫,案件信息尽在掌握。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劳有所得”“劳有法依”作为司法为民的硬任务,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协同联动、源头治理,全力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指尖上的“薪”速度
智慧司法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
对于在某物流公司当了8年司机的叶某和两位同乡工友来说,2025年初的冬天格外寒冷。辛苦工作多年,公司却因经营困难,从2022年起就开始拖欠工资。他们手中只有一张写着姓名、欠薪数额和负责人签字的简陋欠条。没有正式合同,甚至没有公司负责人的有效联系方式,讨薪之路似乎山重水复。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们走进了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条高效维权的“绿色通道”就此开启。立案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将案件信息录入“薪”事“码”上办平台,同时向他们出示了当事人端口二维码。扫码登录,案件详情、查阅证据、流程节点一目了然。更让他们安心的是,法院迅速将该案纳入“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优先处理,院审管办与劳动力工作专班通过“薪”事“码”上办平台对案件进行全程跟踪督办。
“当时就感觉心里有了底。”叶某回忆道。法院办案团队通过多方协查,很快联系上了物流公司负责人。在确认公司确实经营困难、难以立即给付工资的事实后,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精准施策,为三起案件量身定制了“专属还款计划”,并说服公司先行支付了部分工资。从立案到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仅用了21天!压在叶某心头三年的“薪”事,终于落地。
“薪”事“码”上办平台,是道外区人民法院为解决劳动者维权急难愁盼打造的“反应堆”。自2024年推出1.0版后,2025年又升级推出2.0版。2.0版以智慧便捷为出发点,劳动者在立案时即可获得二维码和操作指引。通过手机扫码,真正实现了“案件信息一码通查、案件情况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维权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让公平正义触“指”可及。
2024年以来,道外区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43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60.76天,同比大幅压缩44.17天。其中,审结欠薪纠纷案件323件,为劳动者追回血汗钱870余万元。
联动中的“大合力”
多元解纷织密权益保障“防护网”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单靠司法的力量往往不够,道外区人民法院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治理层面,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格局,用实“朋友圈”,下好“一盘棋”。
道外区人民法院会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共同制定出台了《道外区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会商制度》,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分流、协同调解的常态化机制。同时,联合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建立道外商业纠纷多元化解联盟的工作方案》,首次将劳动纠纷明确纳入商业纠纷多元化解的重点范围。借助工商联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了纠纷解决渠道。
这些机制的建立,推动了诉调对接的“调”字向前延伸。截至目前,已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劳动争议案件370余件,依托多元化解联盟,成功化解会员企业劳动争议纠纷19件,保障劳动者权益75.8万元。
某知名汽车贸易公司因国际国内汽车市场变化,资金链骤然紧张,导致员工工资、奖金、加班费等未能按时支付。10名员工集体申请劳动仲裁并获支持。企业对裁决部分内容不服,遂诉至道外区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没有急于开庭,而是依托多元化解联盟,与多部门协同研判,找准了“法理情”的交汇点,巧用调解“三字诀”,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在法院主持和多方力量的共同疏导下,企业与10名员工最终摒弃了对立情绪,分别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企业自愿撤回了起诉。10起可能旷日持久的劳动争议,得以“一揽子”高效、和谐化解,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困境中的企业争取了喘息和重生的空间。
源头上的“预防针”
法治宣传唱响“劳有法依”主旋律
“上医治未病”。在线上,道外区人民法院依托“法润老道外”特色工作品牌,充分利用“普法快递”“与法同行”等新媒体法治宣传板块,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警示教育作用的劳动争议案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普法文章、短视频,相关内容被22家社会媒体广泛转发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在线下,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法治体检”活动。法官们主动走进辖区企业,结合审判实践中发现的企业用工管理漏洞和风险点,如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合法、加班工资支付不到位、解除程序不严谨等,提供精准法律指导,切实增强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管理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道外区人民法院在对近年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后,敏锐地发现了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2025年初,一份沉甸甸的《司法建议书》被郑重送达至道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议书从加强劳动用工规范指导、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等五个维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这份凝聚着司法智慧的“体检报告”和“治疗建议”,得到了人社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正在转化为协同构建和谐有序劳动关系的具体行动。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职责所系。道外区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将“劳有所得”“劳有法依”的要求落到了实处,让劳动者维权之路更加顺畅,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辛勤付出的身影。